【本网讯】 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增强青年学生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,5月23日,外国语学院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(以下简称“关工委”)精心策划并组织开展了一场意义非凡的文化传承主题活动。此次活动得到了学校退休老领导、老同志的积极响应与大力支持,外国语学院辅导员李明星老师带领3名学生代表,一同走进四川省博物院,进行了一场探寻巴蜀文化魅力、传承民族精神薪火的文化之旅。
学生们在解说员的引导与讲解下,有序参观了多个主题展厅。在“古代四川(先秦时期)”展览中,大家看到了诸多精美绝伦的青铜器,如造型独特、装饰繁复的象首耳卷体夔龙纹青铜罍 ,其大气回肠的设计与精工巧制的工艺,让师生们对巴蜀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。这些青铜器不仅展现了先秦时期巴蜀地区高超的铸造技艺,更仿佛带领大家穿越时空,领略到当时巴蜀大地的繁荣与辉煌。青年师生们时而驻足凝视这些珍贵文物,时而认真聆听讲解,并不时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。
接着,大家来到“古代四川(秦汉三国时期)”展厅。秦汉时期呈现出开创、变革、奠基、繁荣、厚重的时代特点,是中国历史的重要阶段。在这里,青年师生们看到了体现当时建筑风格的陶制建筑模型,其精巧的构造反映了秦汉时期的建筑技术水平;还有带有精美雕刻的画像砖,上面刻画的车马过桥、人物生活等场景,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。这些文物让大家深入了解了秦汉三国时期四川地区在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等方面的发展。
参观结束后,大家齐聚一堂,分享参观感悟。老领导邹德义谈到,参观文物能解开古蜀迷雾。他提到了铜符,以及张大千的泼墨山水,还有展现三国人物的皮影,其制作精美,尽显千年匠心。在纺织方面,蜀锦更是灿烂文化的代表,这些文化都在文物中得以生动展现。老专家赵曦介绍,巴蜀历史悠久、文化绵延变迁。“成都”之名沿用至今,其渊源可追溯至《山海经》,书中有关古蜀与成都的地理、人文记载,使成都成为中国城市发展史上的独特范例。他还提及《地方志》、三星堆文化及少数民族艺术,重点谈到羌族文化。羌族历史古老,羌年已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。从文明形成看,甲骨文中唯一出现的民族是羌。他们的讲解拓宽了青年学生的文化视野,极大地激励着同学们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。
此次关工委活动的开展,充分发挥了“五老”的政治优势、经验优势和威望优势,为青年师生们搭建了一个学习历史文化、感受民族魅力的良好平台。通过实地参观和面对面交流,进一步加强了对学生的思想引领和文化熏陶,对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。参与活动的青年师生纷纷表示,此次活动收获颇丰。不仅增长了知识,开阔了视野,更深刻体会到了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价值与意义。下一步,外国语学院关工委将继续组织开展更多丰富多彩的活动,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力量。

【图】李明星老师做讲解


【图】展厅文物



【图】展厅文物

【图】合影留念
文字/摄影:朱远术
编辑:郑倩
编审:尹虹霓